增江中区一校校史

1951年:

本校校原名为"民强华小" ,原址在泗岩沫(Segambut) 。紧急法令期间,散居在郊野的华裔被令迁居到刚开辟不久的增江新村。这一年 九月,学校被迁到增江北区,将陋就简,暂时以一间民房权充教室。 当时由池爱明等热心人士号召组织建校委员会,推展建校任务。

当年建校各委员芳名如下:

本校创校委员会成员 (1951年)

正主席          :池学明先生
副主席          :胡观胜先生
财政              :温如意
正总务          :李运智
副总务          :苏甘励
英文文书      :李源
中文文书      :黄明修
交际              :卢九
设计              :苏华赤
正募捐主任  :池学明
副募捐主任  :胡观胜
委员              :叶五月、叶江水、叶茂材、叶取、叶加增、李鸿才、林金龙、吕泗涓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林庭荫、刘学富

1952年:

校舍在现址落成,共有14间教室,一间教师室及校长室。学生有506名,教师15位,分成12班,由陈金波校长掌校至1971年4月荣休校名本改为"曾江中区华小”。同年9月 13日由雪州王储(现今雪州苏丹)Sultan Sallahuddin Abdul Aziz Shah亲临主持落成典礼。


1954年:

本校的行政与发展开销,配合国家教育政策,由政府部份津贴改为半津贴。

1960年:

增建4间教室以容纳激增的学子。班数已增加到28班,开始分为上下午班上课。

1968年:

教室不敷应用,又再增建3间教室。

1970年:

学生人数已激增到2100多人,分46班上课。

1971年:

已故敦胡先翁(当年的教育部长)到访增江新村视察本村的学校。董事们趁部长到访之际,向部长提呈重建校舍备忘录。

1972年:

学校的董事们正式向教育局申请兴建钢骨水泥的新校舍。依照计划,将有35间教室,全部工程耗费45万元。

1972年:

为了管理及行政上的方便,学校分为(一)校及(二)校,两校继续共用同一校舍上课。(一)校的学生人数为1130人,分成28班。(二)校生人数则有1115名,也是分成28班。


1975年:

教育局只批准兴建一座有7校舍,1间图书馆、牙科室及师生厕所的校舍,预计耗费11万元。


1976年:

董事、家教协会及校友会齐心协办筹募兴建11间临时教室的经费。

1978年:

兴建新校舍的工程,不幸半途停顿。

1980年:

停顿多年的建校工程,在各方的努力与奔波下终于复工。可惜一波三折,建校工程又再度停顿。

1981年:

在各方锲而不舍的精神下,停顿的工程很快便再次复工。这一年11月,耗资12万元的三层新校舍正式落成。

1982年:

是年11月3日幕典礼,陈忠鸿医生(当年的副教育部长)亲临主持新校舍开幕典礼。

1986年:

校(一)成立学校乐队

1987年:

校(二)成立学校乐队

1988年:

部份教室的栋梁严重蛀蚀后成危楼。争取拨款不果后,由董事部负起修建事宜。
同年,(一)校与(二)校假增江拉沙国小草场举行联合运动会。

1990年:

(一)校获得"爱心之夜"筹款捐助二万元供改善学校之设备用。兴建一间以"爱心之夜"命名之活动室。九月获选南洋商报主办,皇帽啤酒协办之“十大歌星义演”受惠团体之一。九月廿八日,由当时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李金狮亲临主持“十大歌星义演”推展礼。


1992年:

十二月,第二座新校舍开始打桩。

1994年:

二月二十二日,第二座新校舍开工。三月廿日,举行千人宴为新校舍筹款。


1994年:

三月十二日,举行新校舍开幕典礼。

2011年:

(一)(二)校举办60周年校庆兼筹办数码课室基金,举办千人宴。

2015年:

(一)校参与由南洋商报举办,“我来自花小”嘉年华以提升学校设备。

2017年:

(一)校在一月进行STEM Lab 电脑综合科学教师推展礼,也是全国第二所迈入21世纪电脑科学教学的华小。STEM Lab课程正式在本校进行。

2018年:

(一)校在12月期间,进行图书馆装修与提升休息棚的工程。现有图书馆与休息棚于2019年一月启用。